發布時間:2025-05-16 文章來源:xp下載站 瀏覽:
輸入法是指為將各種符號輸入電子信息設備(如計算機、手機)而采用的編碼方法。在中國、日本,為了將漢字輸入計算機或手機等電子設備則需要中文輸入法。漢字輸入的編碼方法,基本上都是按照音、形、義完成漢字的輸入的。 學習五筆輸入法,字根是根本,字根學好了將會事半功倍。其實字根設計及鍵位分區劃位的規律性,使得初學者可以參考以下方法很快地在鍵盤上找到所要的字根。 1、依字根的第一個筆畫(首筆)可找到字根的區(只有幾個例外)如:“王、土、大、木、工、五、十、古、西、戈”的首筆為橫(代號為1),它們都在第1區。“禾、白、月、人、金、竹、手、用、八、兒”的首筆為撇(代號為3),它們都在第3區。 2、依字根的第二個筆畫(次筆)一般來說,可找到位。如:“王、上、禾、言、已”的第二筆為橫(代號為1),它們都在第1位。“戈、山、夕、之、纟”的第二筆為折(代號為5),它們都在第5位。 3、單筆畫及其簡單復合筆畫形成的字根,其位號等于其筆畫數。如:“一、丨、丿、丶、乙”:都在對應區的第1位“二、、、冫、”:都在對應區的第2位“三、、彡、氵、巛”:都在對應區的第3位。 4、少數例外:有4個字根,即:力、車、幾、心,它們既不在前2筆所對應的“區”和“位”,甚至也不在其首筆所對應的“區”中,實在是因為它們在對應的“區”、“位”里,引起“窩里斗”(引起大量重碼),不受歡迎,只得流落他鄉。好在這樣的字根只有4個,憑借某種特征,也算容易記住。 例如:“力”:讀音為LI,故在“L”(24)鍵上,也說得過去。“車”:其繁體字“”與“田、甲”相近,與“田、甲”(24·L)呆在一起,也能四鄰皆安。“幾”:外形與“冂”相近,二者放在一個鍵(25·M)上也算有個伴。“心”:其最長的一個筆畫為“乙”,放在“51·N”鍵上,總有點沾親帶故。六、“五筆字型”編碼規則 1、單字的編碼規則 (1)“鍵面字”輸入法 一張“字根總表”,把全部漢字劃分成了兩大部分。總表里邊有的,是專門用來組成總表以外漢字用的,稱為“鍵面字”或“成字字根”相當于“原子”。總表里邊沒有的,全部是由字根組合而成的,稱為“鍵外字”或“復合字”,相當于“分子”。現在,我們按照前述漢字分解之原則:“漢字分解為字根,字根分解為筆畫”,先來學習“鍵面字”或“成字字根”的編碼輸入法。 ●鍵名輸入 各個鍵上的第一個字根,即“助記詞”中打頭的那個字根,我們稱之為“鍵名”。這個作為“鍵名”的漢字,其輸入方法是:把所在的鍵連打四下(不再打空格鍵),例: 王:王王王王11111111(GGGG) 又:又又又又54545454(CCCC) 如此,把每一個鍵都連打4下,即可輸入25個作為鍵名的漢字。 ●成字字根輸入 ①成字字根:字根總表之中,鍵名以外自身也是漢字的字根謂之“成字字根”,簡稱“成字根”。除鍵名外,成字根一共有97個(其中包括相當于漢字的“氵、亻、勹、刂”等)。 ②成字根的輸入法:先打一下它所在的鍵(稱之為“報戶口”)再根據“字根拆成單筆畫”的原則,打它的第一個單筆畫、第二個單筆畫以及其最后一個單筆畫,不足4鍵時,加打一次空格鍵。現舉例如下表 成字根報戶口第一單筆第二單筆最末單筆所擊鍵位 文文(Y)、(Y)一(G)、(Y)41411141YYGY 用用(E)丿(T)乙(N)│(H)33315121ETNH 亻亻(W)丿(T)丨(H)343121WTH空格 廠廠(D)一(G)丿(T)│131131DGT空格 車車(L)一(G)乙(N)丨(H)24115121LGNH ③單筆畫輸入 許多人不太注意,其實5種單筆畫“一、丨、丿、丶、乙”,在國家標準中都是作為漢字來對待的。在“五筆字型”中,照理說它們應當按照“成字根”的方法輸入,除“一”之外,其它幾個都很不常用,按“成字根”的打法,它們的編碼只有2碼,這么簡短的“碼”用于如此不常用的“字”,真是太可惜了!于是,我們將其簡短的編碼讓位給更常用的字,卻人為地在其正常碼的后邊,加兩個“L”作為5個單筆畫的編碼: 例:一:GGLL丶:YYLL 丨:HHLL乙:NNLL 丿:TTLL 應當說明,“一”是一個極為常用的字,每次都打4下豈不慢事?別擔心,后邊會講到,“一”還有一個“高頻字”碼,即打一個“G”再打一個空格便可輸入。 (2)“鍵外字”輸入法 凡是“字根總表”上沒有的漢字,即“鍵外字”,都可以認為是由表內的字根拼合而成的,故稱之為“合體字”──相當于“分子”。按照前述漢字分解的總原則──“漢字拆成字根”。我們首先應毫不客氣、毫無例外地將一切“合體字”拆成若干個字根。 ●合體字的拆分原則 合體字的拆分原則 ①書寫順序:拆分“合體字”時,一定要按照正確的書寫順序進行。 例:“新”只能拆成“立、木、斤”,不能拆成“立、斤、木”“中”只能拆成“口、丨”,不能拆成“丨、口”;“夷”只能拆成“一、弓、人”,不能拆成“大、弓”。 ②取大優先:“取大優先”,也叫做“優先取大”。按書寫順序拆分漢字時,應以“再添一個筆畫便不能成其為字根”為限,每次都拆取一個“盡可能大”的,即盡可能筆畫多的字根。 例1:世:第一種拆法:一、凵、乙(誤) 第二種拆法:廿、乙(正) 顯然,前者是錯誤的,因為其第二個字根“凵”,完全可以向前“湊”到“一”上,形成一個“更大”的已知字根“廿”。 例2:制:第一種拆法:、一、冂、丨、刂(誤) 第二種拆法:、冂、丨、刂(正) 同樣,第一種拆法是錯誤的。因為第二碼的“一”,作為“”后一個筆畫,全可以向前“湊”,與第一個字根“”湊成“更大”一點的字根“”。總之,“取大優先”,俗稱“盡量往前湊”,是一個在漢字拆分中最常用到的基本原則。至于什么才算“大”,“大”到什么程度才到“邊”,這要等熟悉了字根總表,便不會出錯誤了。 ③兼顧直觀:在拆分漢字時,為了照顧漢字字根的完整性,有時不得不暫且犧牲一下“書寫順序”和“取大優先”的原則,形成個別例外的情況。 例1:國:按“書寫順序”應拆成:“冂、王、丶、一”,但這樣便破壞了漢字構造的直觀性,故只好違背“書寫順序”,拆作“囗、王、丶”了。 例2:自:按“取大優先”應拆成:“亻、乙、三”,但這樣拆,不僅不直觀,而且也有悖于“自”字的字源(這個字的字源是“一個手指指著鼻子”)故只能拆作“丿、目”,這叫做“兼顧直觀”。 ④能連不交:請看以下拆分實例: 于:一十(二者是相連的)二丨(二者是相交的) 丑:乙土(二者是相連的)刀二(二者是相交的) 當一個字既可拆成相連的幾個部分,也可拆成相交的幾個部分時,我們認為“相連”的拆法是正確的。因為一般來說,“連”比“交”更為“直觀”。 ⑤能散不連: A、筆畫和字根之間,字根與字根之間的關系,可以分為“散”、“連”和“交”的三種關系。 如:倡:三個字根之間是“散”的關系; 自:首筆“丿”與“目”之間是“連”的關系; 夷:“一”、“弓”與“人”是“交”的關系。 B、字根之間的關系,決定了漢字的字型(上下、左右、雜合)。 (A)幾個字根都“交”“連”在一起的,如“夷”、“丙”等,便肯定是“雜合型”,屬于“3”型字,不會有爭議。而散根結構必定是“1”型或“2”型字。 (B)值得注意的是,有時候一個漢字被拆成的幾個部分都是復筆字根(不是單筆畫),它們之間的關系,在“散”和“連”之間模棱兩可。 如:占:卜口兩者按“連”處理,便是雜合型(3型)。 兩者按“散”處理,便是上下型(2型正確)。 嚴:一廠后兩者按“連”處理,便是雜合型(3型) 后兩者按“散”處理,便是上下型(2型正確)。 當遇到這種既能“散”,又能“連”的情況時.我們規定:只要不是單筆畫,一律按“能散不連”判別之。因此,以上兩例中的“占”和“嚴”,都被認為是“上下型”字(2型)。 (C)作為以上這些規定,是為了保證編碼體系的嚴整性。實際上,用得上后三條規定的字只是極少數。 ●“多根字”的取碼規則 所謂“多根字”,是指按照規定拆分之后,總數多于4個字根的字。這種字,不管拆出了幾個字根,我們只按順序取其第一、二、三及最末一個字根,俗稱“一二三末”,共取四個碼。 如:戇:立早夂心42223151(UJTN) ●“四根字”的取碼規則 “四根字”是指剛好由四個字根構成的字,其取碼方法是依照書寫順序把四個字根取完。 如:照:日刀口灬22532344(JVKO) 低:亻七丶34351541(WQAY) ●不足四根字的取碼規則 當一個字拆不夠4個字根時,它的輸入編碼是:先打完字根碼,再追加一個“末筆字型識別碼”,簡稱“識別碼”。 ①“識別碼”的組成:它是由“末筆”代號加“字型”代號而構成的一個附加碼。由于教不得法,以前許多人對“識別碼”望而生畏。其實,按如下做法,你只要5分鐘定能學會: A、“1”型(左右型)字:字根打完之后,補打1個末筆畫即等同于加了“識別碼”。 例:沐:氵木丶(“”為末筆,補1個“”) 汀:氵丁丨(“丨”為末筆,補1個“丨”) 灑:氵西一(“一”為末筆,補1個“一”) B、“2”型(上下型)字:字根打完之后,補打由2個末筆畫復合構成的“字根”即等同于加了“識別碼”。 例:華:亻匕十(末筆為“丨”,2型,補打“”作為“識別碼”) 字:宀子二(末筆為“一”,2型,補打“二”作為“識別碼”) 參:厶大彡(末筆為“丿”,2型,補打“”作為“識別碼”) C、“3”型(雜合型)字:字根打完之后,補打由3個末筆畫復合而成的“字根”即等同于加了“識別碼”。 例:同:冂一口三(末筆為“一”,3型,補打“三”作為“識別碼”) 串:口口(末筆為“丨”,3型,補打“”作為“識別碼”) 國:囗王丶氵(末筆為“丶”,3型,補打“氵”作為“識別碼”)至于為什么這些“筆畫”可以起到“識別碼”的作用,你只要仔細研究一下區位號的設計與“識別碼”的定義便會恍然大悟。 ②關于“末筆”的幾項說明: A、關于“力、刀、九、匕”。鑒于這些字根的筆順常常因人而異,“五筆字型”中特別規定,當它們參加“識別”時,一律以其“伸”得最長的“折”筆作為末筆。 如:男:田力(末筆為“乙”,2型) 花:艸亻匕(末筆為“乙”,2型) B、帶“框框”的“國、團”與帶走之的“進、遠、延”等,因為是一個部分被另一個部分包圍,我們規定:視被包圍部分的“末筆”為“末筆”。 如:進:二刂辶(末筆“丨”3型,加“”作為“識別碼”) 遠:二兒辶巛(末筆“乙”3型,加“巛”作為“識別碼”) 團:囗十丿彡(末筆“丿”3型,加“彡”作為“識別碼”) 哉:十戈口三(末筆“一”3型,加“三”作為“識別碼”) C、“我”“戔”“成”等字的“末筆”,由于因人而異,故遵從“從上到下”的原則,一律規定撇“丿”為其末筆。 如:我:丿扌乙丿(TRNT,取一二三末,只取4碼) 戔:戔一一丿(GGGT,成字根,先“報戶口”再取1、2、末筆) 成:廠乙乙丿(DNNT,取一二三末,只取4碼) D、單獨點:對于“義、太、勺”等字中的“單獨點”,離字根的距離很難確定,可遠可近,我們干脆認為這種“單獨點”與其附近的字根是“相連”的。既然“連”在一起,便屬于雜合型(3型)。其中“義”的筆順,還需按上述“從上到下”的原則,認為是“先點后撇”。 如:義:丶氵(末筆為“丶”3型,“氵”即為識別碼) 太:大丶氵(末筆為“丶”3型,“氵”即為識別碼) 勺:勹丶氵(末筆為“丶”3型,“氵”即為識別碼) 2、詞語的編碼規則 1982年底,“五筆字型”首創了漢字的詞語,依形編碼、字碼詞碼體例一致、不須換檔的實用化詞語輸入法。不管多長的詞語,一律取四碼。而且單字和詞語可以混合輸入,不用換擋或其它附加操作,謂之“字詞兼容”。其取碼方法為: 1、兩字詞:每字取其全碼的前兩碼組成,共四碼。 如:經濟:纟又氵文(55544341XCIY) 操作:扌口亻(32233431RKWT) 2、三字詞:前兩字各取一碼,最后一字取兩碼,共四碼。 如:計算機:讠竹木幾(41311425YTSM) 操作員:扌亻口貝(32342325RWKM) 3、四字詞:每字各取全碼的第一碼。 如:科學技術:禾扌木(31433214TIRS) 漢字編碼:氵宀纟石(43455513IPXD) 王碼電腦:王石曰月(11132233GDJE) 4、多字詞:取第一、二、三及末一個漢字的第一碼,共四碼。 如:電子計算機:曰子讠木(22524114JBYS) 中華人民共和國:口亻人囗(23343424KWWL) 美利堅合眾國:禾囗(42312224UTJL) 五筆字型計算機漢字輸入技術:五竹一木(11311114GTGS) 另外,在windows版五筆字型輸入法中,系統為用戶提供了15000條常用詞組,此外,用戶還可以使用系統提供的造詞軟件另造新詞,或直接在編輯文本的過程中從屏幕上“取字造詞”,所有新造的詞,系統都會自動給出正確的輸入外碼合并入原詞庫統一使用。
|
上一篇:學會王碼五筆輸入法基礎知識必備
下一篇:如何安裝王碼五筆輸入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