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dHat Linux 9.0是一款功能強大的Linux系統,這一代的RedHat Linux擁有更強的多核心支持性能,包含更強大的可伸縮性和虛擬化特性,并全面改進系統資源分配和節能,為用戶帶來更安全、更高效的操作環境,歡迎有需要的用戶前來下載使用。

1、虛擬化技術
在各種平臺上支持虛擬化技術
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dvanced Platform支持存儲與擴展的服務器虛擬化技術
Red Hat Network提供各種虛擬化系統的支持
virt-manager, libvirt/virsh管理工具
2、內核與性能
基于Linux 2.6.18內核
支持多核處理器
廣泛的新硬件支持
更新的基于Kexec/Kdump的Dump支持
支持Intel Network Accelerator Technology (IOAT)
對于大型SMP系統技持的增強
增強的管道緩存
內核緩存接合能力用于改進IO緩存操作
3、安全
SELinux增強
圖形化SELinux管理界面
集成的目錄和安全機制
增強的IPESEC提高安全與性能
新的審計機制用于提供新的搜索、報表和實時監控的能力
4、網絡與互操作性
支持Autofs, FS-Cache和iSCSI
增強的IPv6支持
改進的Microsoft®文件/打印和Active Directory集成
5、桌面
更新的管理工具、應用程序和對筆記本的支持
改進的ACPI支持,包括Suspend to Disk
智能卡登錄,包括PKI/Kerberos認證
集成的多媒體支持
增強的即插即用支持
Network Manager提供自動的有線和無線網絡配置
基于AIGLX/Compiz的圖形化界面(支持淡化、透明等效果)
6、開發環境
增強的開發工具,包括System Tap和Frysk
GCC4.1和glibc 2.5工具鏈
7、存儲
支持根設置多路IO(MPIO),提高可用性
服務器產品中包含單系統/客戶的Red Hat Global File System支持
塊設備數據加密支持
8、管理
安裝過程更新簡化系統配
基于Yum/Pup的Red Hat Network更新
Conga集群和存儲管理
Redhat Linux 系統修復教程
一、人為刪除系統關鍵文件
登陸linux系統之后,依次執行以下命令人為破壞當前linux系統:

#cd /
#umount /boot ---卸載/boot分區
#rm -rf /boot ---刪除/boot目錄(boot目錄下包含所有GRUB有關的文件)
#rm -rf /etc/inittab ---刪除init表(此文件定義了系統運行級別和腳本)
#rm -rf/etc/rc.d/rc.sysinit ---刪除init運行級別腳本文件
#rm -rf/etc/rc.d/rc.local ---刪除開機腳本文件
#mv /etc/fstab/etc/fstab.bak ---備份系統掛載表fstab文件(此文件記錄了linux分區信息)
#sync ---將系統緩沖區的內容寫入硬盤(在Linux系統中,當數據需要存入磁盤時,通常會先放到緩沖區內,等到適當的時刻再寫入磁盤,如此可提高系統的執行效率)
#reboot
經過這一番蹂躪之后,系統肯定是掛了的.....最后一條reboot命令已經無法正常執行了...手動重啟系統也是無法進入系統了的......但是,只要根分區沒有被格式化,就可以進入linux修復模式恢復該linux系統.
二、修復linux系統
思路:恢復fstab文件找到分區à修復引導里的內核文件à修復grub ->還原init相關文件
1.進入修復模式
通過RHEL5光盤引導進入安裝會話,輸入linux rescue或按F5鍵進入rescue修復模式.

進入修復模式之后,系統會提示選擇語言Language和鍵盤類型Keyboard,直接回車就行了.
系統會再次詢問是否配置網絡,選擇No,因為修復系統不需要用到網絡..然后會提示如下:

Rescue程序將查找當前硬盤上是否有已安裝的linux系統,如果找到了的話,就自動掛載到/mnt/sysimage下.選擇”Continue”繼續,rescue程序會搜索硬盤是否存在已安裝過的linux和硬盤分區,最終結果如下圖:

搜索結果顯示,找不到Linux分區,因為/etc/fstab文件被刪除了,所以導致系統無法讀取Linux分區,但是如果找到了,就將它掛到/mnt/sysimage里面,可以讀寫.選擇”OK”確定之后,系統會進入到修復模式的shell下.

2.還原fstab文件
根據上面步驟得知,rescue程序無法找到硬盤分區,所以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恢復linux分區--也就是fstab文件(這個fstab文件在刪除之前,有做過備份/etc/fstab.bak).
#fdisk -l 查看磁盤分區

根據fdisk -l輸出,得到系統分區有兩個/dev/sda1和/dev/sda2.可使用e2label命令查看這兩個分區的卷標,

由上圖可得知/dev/sda1是/boot分區,而/dev/sda2無法查看,因為sda2是LVM分區.
使用命令激活LVM分區#lvm vgchange-ay 這個命令的作用就是告訴系統建立相關的device-mapper,這樣就可以看到/dev下建立了/dev/mapper/VGname-LVname和/dev/VGname/LVname的設備文件和鏈接文件.

使用ls /dev/mapper命令可以看到VolGroup00-LogVol00(就是/根分區)和VolGroup00-LogVol01(就是swap分區)
接下來,要掛載/根分區,并恢復fstab文件.
#mkdir test ---建立一個空目錄用于掛載分區
#mount -t ext3 /dev/VolGroup00/LogVol00 /test ---掛載包含根分區的LVM分區到test目錄下

將系統原來的/根分區掛載到/test目錄之后,就可以還原fstab.bak到fstab了!

#cp /test/etc/fstab.bak /test/etc/fstab ----還原fstab文件
#reboot ----重啟系統
3.修復內核和grub
重啟之后,按ESC鍵選擇CDROM引導,輸入linux rescue再次進入到修復模式.
此時再次進入到修復模式時,rescue程序將會找到fstab文件,也就是會找到linux分區!并且把損壞的原linux系統掛載到/mnt/sysimage下.并且rescue程序會提示你,可以使用#chRoot(changeroot修改根目錄)修改根目錄,進入到原系統中.如下圖所示:

選擇OK之后,系統已經全部掛載到了/mnt/sysimage,如果想進去,敲入#chroot/mnt/sysimage,修改根目錄為/mnt/sysimage,使用ls命令可以查看原系統里的文件和目錄.使用exit可以退回rescue程序下,再次使用ls命令可以比較一下區別.

一般把處于resuce模式的系統稱為偽系統,把#chroot/mnt/sysimage后看到的稱為真正的系統.
接下來要修復內核文件:
#exit ---退回到resecu模式下
#mount /dev/hdc /mnt/source ---掛載光驅cdrom到/mnt/source目錄
#rpm -ivh /mnt/source/Server/kernel-2.6.18-164.e15.i686.rpm--root=/mnt/sysimage/ --force
(需要修復的三個內核文件在系統盤server目錄下kernel-2.6.18.rpm軟件包里,所以要掛載光盤之后并安裝kernel軟件包)

此時,內核已修復完成!再繼續修復grub程序...
#chroot /mnt/sysimage 進入到已損壞的linux系統中
#grub-install /dev/sda 安裝grub程序到/dev/sda
#ls /boot/grub 查看grub目錄下是否存在grub.conf文件.如果沒有就手動編輯一個.
#vim /boot/grub/grub.conf

手動編輯grub.conf配置文件內容如下:

保存退出...grub修復完成!
4、修復/etc/inittab等文件
#rpm -qf /etc/inittab 查詢包含inittab文件的軟件包
#rpm -qf /etc/rc.d/rc.sysinit 查詢包含rc.sysinit文件的軟件包
#rpm -qf /etc/rc.d/rc.local 查詢包含rc.local文件的軟件包
經過rpm -qf查詢命令可得知,要修復的文件都包含在initscripts-8.45.rpm這個軟件包里面.

下一步,要把文件從這個RPM里面分離出來,并還原到/etc目錄下.
#exit
#cp /mnt/source/Server/initscripts-8.45.30-2.el5.i386.rpm /mnt/sysimage/tmp
#chroot /mnt/sysimage
#cd tmp/
#ls
#rpm2cpio initscripts-8.45.30-2.el5.i386.rpm |cpio -imd 解壓軟件包到當前目錄
#ls 兩個ls命令注意比較區別
#cd etc/
#ls
#cp inittab /etc/
#cp rc.sysinit /etc/rc.d/
#cp rc.local /etc/rc.d/

最后只需要reboot就可以正常進入到linux系統了!!!! OVER!
右擊用軟碟通打開點擊刻錄.

選擇光驅文件其他選項默認點擊刻錄,刻錄完成后啟動安裝.

方法/步驟2--開始安裝
選擇第二個圖形界面安裝(內存足夠才可以,我配置2G) 然后回車.

驗證安裝鏡像完整性,可以選擇skip .

系統安裝語言選擇,一般情況下安裝英文即可,選擇語言english


選擇基本的存儲設備指本地的.redhat6已經支持san存儲.

設定服務器主機名,測試環境,所以使用默認就行.

設置時鐘,時鐘設置有問題,會影響很多troubleshooting的.選擇shanghai

設置root密碼.這個沒有要求大于6位就行.

選擇自定義分區.

創建標準分區

創建boot.

然后創建swap和/ 同上.


選擇帶有桌面的,選擇系統自帶的軟件安裝包和服務.


下一步開始安裝.


安裝完成后會重啟.

設置管理員用戶密碼.

默認下一步,重啟.


輸入root密碼后就可以進入系統了.
